广元:齐鲁行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广元:齐鲁行
  • 来源:民革广元市委      作者:胡月鹤      日期:2012-11-15      编辑:广元民革      点击:5398
  •     又是十月好气候,叶红菊绿清凉秋。我们怀揣着爽爽的心情奔赴齐鲁大地,目的是登泰山观曲阜,考察这两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记下了如下一些文字。
    东方圣城拜孔子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负泰岱、南引凫峰、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总面积896平方公里,境内104国道、327国道、京福高速、日东高速在此交汇,据说机场运营良好,交通十分便利。这个踏着祖辈足迹前进的城市,给游客的第一感官是什么呢?那就是展现着儒学的宽容与大度的恢弘建筑,讲述着文化影响的宽广与深远的参天古树,弥散着久远的历史韵味的古墙灰瓦。
        曲阜是一个小城,但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诞生在这里,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中有四位都在这里劳作生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的有110余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及鲁国故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单位,“三孔”于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中最有看头的是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句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这一评价让我明白两点: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
        孔庙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当时在他的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他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后来,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看到的明弘治年间327.5亩的规模。在门口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孔庙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共有五殿、一坊、一阁、二庑、二堂、几十座门坊,据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万仞宫墙。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系乾隆皇帝御笔。这四个字本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谦虚自己的学识之墙只“一仞”老师则“数仞之多”,这里也有对“天下文官主,历代皇王师”的宣传之意――入门之后,才能看到宗庙之美,门外头你是看不到的!门内为仿皇宫建筑,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正对大门有一坊,上书“金声玉振”,为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过了玉振坊,见一单孔石拱桥,东西各有一株古柏,人称“二柏担一孔”。过了石桥,就是棂星门了。“棂星门”三个字也是乾隆御笔。这是来到孔庙的第一道圣门,门外东西各立一块碑,因“宫员人等至此下马”也称下马碑,立于1191年。据说皇帝也不一例外,可见孔子在历朝历代地位之高。
        穿过棂星门,又过圣时门就见大成门前的十三碑亭,南八北五东西排列,金代二座、元代二座、清代9座、碑为御制石碑,亭为木制彩绘斗拱,院内金元时代所植古柏依然葱郁苍翠,仿佛在诉说尊孔之风源远流长。
        十三碑亭后,有五门并列,居中一座就是大成门。大成殿前的通道正中是杏坛,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的纪念物。杏坛有亭,周围有朱栏,中有乾隆《杏坛赞》御碑,前有“先生手植柏”一株,大成门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它的外部造型极象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最特别是支撑大殿的28根立柱,尤以10根明清雕镌石柱最精美,它们高6米,直径80厘米,均以整石刻成,柱上两条巨龙,腾云驾雾于云彩之中,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祥云,精雕细刻,叹为观止。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悬挂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
        我们进去时正赶上韩国客人的一个拜谒仪式。只见大门外的长几上摆满了供品,几下有一大香炉,一个看似司仪的长者坐在右侧目而视,手持礼器不时说出几个我们不懂的单词,香几前面站着一排身着象明朝官服一样的男性,神情肃穆,在司仪的唱引下,每一位单个拜谒之后都集体下跪再拜。在一个游人如织的地方,我们不能看完他们的整个拜谒仪式,但他们的那份虔诚让人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我们不懂得青铜器上的铭文,不理解人头兽身的寓意,然而,回味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哪一方面渗浸出来的不是儒家文化的气息?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世界、大国成长的独特路径,哪有离开过儒家文化的基因?真正的大国,从来都不仅仅是物质大国,更是文化大国、精神大国。今天,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信仰的人们纷至踏来,在巍峨森严的庙宇、佛光耀金的楼阁、如林的碑节和参天的古柏之间解读着曲阜与孔子、同时也是在追朔着曲阜与中国――曾经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今天还能够为掘起中国继续提供精神和思想武装吗?掘起的中国将向世界展现怎样的中国文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呢?
       从孔庙的北门出去就是人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孔府1377年始建,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随后世的官位升迁,府第也不断扩大(占地200余亩),穿过孔府大门,入圣人之门到大堂、二堂、三堂,再过内宅门,到前上房、前堂楼……孔府是座典型的官衙和内宅合一的建筑,和皇家的联系千丝万缕。有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乾隆亲题的“六代合贻”的匾额……,就连入圣人之门的仪门、因门楣高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大堂是公堂、红漆公案、虎皮圈椅、令箭令旗、惊堂木等,两侧有仪仗、森严可畏。二堂是衍圣公(它不是人名,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考试礼学、乐学的地方,三堂及以后则是家族生活场所。
        事实上,孔府是我国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历朝历代帝王所赐的衣、冠、袍、履和名人字画、雕刻数以千计。象“商周十器”、“鎏金千佛曲阜塔”、“七梁冠”为国内仅有。置身这古质宅堂之中,听着久远的故事。有那么一刻,觉得皇宫是帝王一朝一代的家,这里是上千年的一个家!它不是家,应该是一个活化石了!
        孔林就在孔府的旁边。“林”是圣人的墓葬,在中国只有洛阳武圣关羽的“关林”和曲阜的孔子的“孔林”才能称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规模最大(占地3000亩),年代最久远的氏族墓葬群。气派大规格高的是孔子、他的儿子孔鲤及孙子孔子思的布局为“携子抱孙”的墓群。其次要数于氏坊――因为这位于夫人原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满汉不能通婚,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为义女,下嫁给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先培。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说来也惭愧,当今能出《桃花扇》这样作品的文人竟没听说几个,倒是被祖宗保护了20000多年的宝贵遗产,在文革中被北大的学生砸碑破墙,差点当“四旧”除掉。孔子要有在天之灵又作何感想呢?
        曲阜的灵魂是文化,曲阜的历史是文化,曲阜的优势还是文化。过去、现在、将来都将系于文化的兴哀。对此,曲阜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孔子书画院、孔子文化节……今天的曲阜人牢牢占据着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制高点,联合国孔子教育奖、文化、友谊奖、祭孔大典、世界儒学大会……开启了曲阜走向世界的序幕,也让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得以保护。
    登临泰山观日出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泰山主峰突兀,“天柱峰”海拔1545米,其它众峰拱卫,“镇坤维而不摇”。山体雄伟庄严,基础宽大稳重,只有你到了泰山才能理解“天高不可及泰山”了。因为其它四岳都是地处高原与山地,借地势崛起,而泰山在海拔为零的鲁中平原突主奇峰,不是造化使然,也是接近神意了。于是“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父的“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高坛以祭天,然后再到泰山前的小丘山祭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的封禅大典。随着封禅大典的盛行,泰山的宗教也相继发祥,古刹无数宫观林立。朝山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楹联题刻、使泰山成为了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
       泰山的自然神韵得天独厚,雄伟庄严,造化灵秀。“桶状构造”的中元古代形成的岩石为世界罕见;泰山的文化遗产独树一帜,石刻遍山,寺庙众多,早在1987年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了。泰山为东岳,日出东方,东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古代先民把雄伟神奇的东岳视为神灵,登临五岳之首观日出是一件神圣的事,虚无缥渺的日观峰、金碧辉煌的碧霞洞、扑朔迷离的无字碑、直插云天的玉皇顶……泰山观日出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帝王文化现象。
        其实对我们这些平常人家来说,到泰山观的是日出,淘的是心境。
        八点钟去坐缆车上山,太阳已经出来了,很明媚。我们按排队要求,六人坐一车,从车上府视那山峪 中升起的缕缕烟波,越过那林海叠嶂与楼阁庙宇,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身体,心怀蓦地打开,顿觉层云荡胸,凡尘俗事尽抛脑后,多惬意呀!
       下了缆车即到南天门,这里是到封天的玉皇顶全长10公里的“拔地通天”的步游道,也是轴线上的“人间”这个点。进“南天门”,向右走不多远就是“天街”,便由“人间”踏入“天庭仙界”了。我们走走停停,向左看历代摩崖石刻墨韵犹存,向右看,千山万壑云丝飘逸。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泰山最高处玉皇顶。啊呀!山风浮动、衣袂飘飞、环视四周、山峦树木层林尽染、地面岩石似铺明境,艳阳之下,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难怪24岁的杜甫登临此处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绝句!
        极顶人流如织,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游人稀少的地儿,我想靠着这块石头坐一会儿,来个“依山观云听足音”,因为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总是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的确,皇天厚土,曲阜泰山,都有文化遗存包容着历史的气度,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与沧海辉映,古老与传承相融,让人感觉到天地间的广阔与深邃。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宝贝,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我们都必须在传承中保护。
    深思、静悟、浅浅回眸。
        不论曲阜还是泰山,我都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这里的神韵,这里的文化。
     
       附:孔子家族世系表
        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D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
        c七世祖黄帝轩辕氏
        c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c五世祖 f极
        c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c三世祖 契
        c二世祖 昭明
        c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愍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j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y,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孔d(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ā⒖捉、孔拯
        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
        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R(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C、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ぁ⒖坠汨(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F、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         
        三、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中国人讲究辈分,不论什么姓氏,都有自己的辈分排序。但是,在所有辈分的排序中,以孔孟两家最为独特。一是两家的辈分一样;二是两家的辈分从来不乱,走遍天下都一样,绝对不会发生混乱的情况。不像其他姓氏,有很多分支,而每个分支的辈分都不一样。那么孔孟这样的辈分是怎么定下来,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呢?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轮回一次,大约需要650年。
        因为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所以孟家的辈分排列和孔家一样。同样的辈分排列的还有曾、颜两个姓氏,他们主要是因为曾子、颜回。比如,相声演员孟繁贵,就和孔繁森一个辈分排列,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孔祥熙的,比这低一辈。不过,因为孔家是圣人之后,为了表示对孔家的尊敬,一般说来,孟、曾、颜三姓氏要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遇到比孔姓高辈分的情况,孔姓要是不主动说高低,其他三家一般不去和他比辈分高。要是比孔家低呢,就可以直接说比孔低了。曾、颜两姓见到孟姓也一样的道理。当然,这只是个礼貌的问题,不是让人一定要这样做的。
        四、孔孟辈分
        孔氏家族辈分用字都是皇帝御赐的。孔子去世后,其身份被历代帝王尊崇,唐开元27年(793),孔子被加谥为“文宣王”。以后各代均有加谥,至清代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后代各朝也均有赐字,孔氏家族即以此为辈分排名的依据。自明代以来已排序55代。
        具体如下:
        明洪武33年(1400)御赐10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9年(1920)孔子76代衍圣公孔令贻报北洋政府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思克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D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