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凝心聚力促发展 同心共筑中国梦 - 四川民革
  • 您的位置:四川民革 >> 信息浏览
  • 德阳:凝心聚力促发展 同心共筑中国梦
  • 来源:民革德阳市委      作者:民革绵竹总支二支部主委 何启明      日期:2013-06-03      编辑:德阳民革      点击:9147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共中央的“五一”号召,立即得到民革及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拥护和响应,各党派一致认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我国政治上的必由之路,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
      5月3日,民革中央委员梅龚彬首先发表题为《建立真人民政权,响应“五一”号召》的文章。5月5日,民革代表李济深、何香凝、谭平山、蔡廷锴,及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民主人士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郭沫若等,为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联名致电毛泽东主席,公开响应“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贵党五一劳动节口号的第五项……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同日,还向国内外各报馆、团体及全国同胞发表联合通电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号召全国人民“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
      民革内部经过多次充分讨论,6月25日,民革中央发表了《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的声明》,明确表示,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获胜、国民党反动政权行将崩溃的今天,中共中央“五一”号召中提出的迅速召集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是“为消灭卖国独裁的反动统治和建立独立民主幸福的新中国所应循的途径”。民革不仅同意中共中央这一建议,而且要“以此号召本党同志、全国人民,为新政协之实现,人民代表大会之召开,民主联合政府之成立而共同努力”。
      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参加新政协运动,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民革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是民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民革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显著体现。以此为标志,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拉开了序幕。
      民革是“五一口号”最积极的响应者,也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始终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紧密合作、团结奋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不懈努力。
      民革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提出推翻独裁统治,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的新中国的口号,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独裁集团的统一战线之中。65年来民革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革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广泛团结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分子,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并肩作战,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民革利用同国民党的历史关系,争取国民党军政人员认清形势,弃暗投明,配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内进行了大量的策反工作,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起义,不仅使大量地区和平解放,民众少受战争之苦,也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民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革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全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履行参政党的职责,就国家的大政方针、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受到了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充分发挥了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民革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团结,开展联谊活动,推动台湾与大陆的人员往来和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民革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民革的发展。
      民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的。之后,一方面注意安排一批有影响的人物到政府部门任职,以发挥其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协助民革各级组织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民革的许多领导人进入了中央人民政府。其中,宋庆龄、李济深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何香凝、李锡九、蔡廷锴、陈铭枢、谭平山、柳亚子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谭平山为监察委员会主任;朱学范为邮电部部长;何香凝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潜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革的重视,扩大了民革在社会上的影响。
      建国初期,民革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吸收了一批成员,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青年团员,充实了骨干力量,此外,民革还和不少社会人士建立了联系,组织他们参加学习和各种活动。各级组织也逐步建立和健全,加强了领导,配备了干部,工作走上轨道。中国共产党“八大”明确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对民革成员是巨大的鼓舞,更加激发了民革党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特别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共中央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65年风雨历程,65年并肩战斗,时间和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同民革建立起的是同志般的战友情谊。民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建设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4万亿中央投资,国内经济快速企稳回升;面对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举全国之力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伟大胜利。这些成就都是任何一个两党制或多党轮流制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不但有正确的马列主义理论作指导,并且有丰富的发展实践经验,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相比的。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范围空前扩大,形成了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与爱国者,以及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的广泛联盟,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理想信念。现代中国正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阔步前行。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终将变为现实, “中国梦”必将实现!